进入码农的第三年,有些人已经成为技术核心或团队Leader,但你也许正在彷徨,是否要转行做产品经理。别忙,先看了下面的分解再下定论。
产品经理到底做什么?看看过来人都怎么说
阿里的Ux@me说:
“产品经理”,阿里称之为“PD”(ProductDirector/Designer)。
在阿里巴巴,一个合格的PD首先必须是成功的saler。阿里内部有“打鸡血”的传统,每次做项目,Kickoff都恨不得能办成晚会。做为项目发起者的PD,必须有良好的“忽悠”功底。当然,我说的“忽悠”是褒义词。因为在大公司,特别像阿里这样的巨型航母里,不见得每个项目都有意义,做了都能看到实际的成效。怎么调动项目参与人员的极积性,让他们认为自己手上的项目是最逼的?这必须要求PD会说,有些时候还要善于画大饼。
其次,阿里的PD还必须是团队的CEO。从产生想法,需求调研,到PK项目资源,向项目组传达需求和目标,再到kickoff,进度跟踪,随时根据情况迭代需求,再到安排测试case,验收功能,产品上线,直至产品运营推广,数据分析,用户反馈和版本功能迭代等,都由PD一人负责。并且PD还要为产品的表现背最大的KPI指标。所以好的PD必须是好的CEO,上窜下跳,费尽口舌为项目做好三件事:找方向,找人,找资源。
创业公司的产品经理说:
在创业团队里,要求每个成员都能够“一专多能”。如果说阿里的PD是CEO,那创业公司的产品经理无疑是CEO中的铁人。在事情的每个环节上,都要求产品经理想得更清楚更加深入。因为这时候产品经理背的不再是KPI,而是公司的方向,甚至是公司这么多兄弟的饭碗(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。虽然有的公司老大很强势,但也需要下面一帮产品经理帮着去实现他的想法)。这时的心理压力和所处环境与大公司做项目是不一样的。事情变得极其琐碎,需要搞定内(老板,开发人员)外(商业,渠道,媒体等)各种事情。至于客串HR招人,清洁员工打扫卫生那更是便饭。
在创业初期,基本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。产品开发时我跟着开发一起加班,连续一个月凌晨两三点回家。产品刚上线时又常在周末被电话叫起来看数据。所以那个时候,我真的成了铁人。
看了以上过来人的分享,我想以下类型的码农们一定要谨慎选择转做产品
缺乏抗压能力
如同上面谈到的,虽然产品经理在不同的公司团队职责不一,但都背负着极重要的责任。对于大公司而言,你的眼光和思考决定了项目组一票兄弟KPI是否过关,大家忙活了几个月能否看到实际的功效反馈,是否让大家觉得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。
而对于小公司或创业公司而言,产品经理认定的方向更有可能关系着大家伙吃饭的问题,马虎不得。
不能接受工作时间碎片化
刚工作的朋友可能对这条不是很理解。但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,当我们集中精力认真投入一件事时,不仅效率非常高,心情也会十分愉悦。但如果你选择成为产品经理,那就请和这种状态说byebye吧。
产品经理的时间被分割得极碎。通常一天的工作时间都会在不同的需求会议,review会议,头脑风暴会议,数据分析会议等等各种大小会中渡过。真正写PRD画产品原型的时间,往往只有等到下班后自己补上。特别是在创业公司,好不容易坐下来理清思路开始写文档画原型,老大一个电话叫到办公室,聊上几小时,出来后发现不仅文档不用写了,整个项目都可能暂停重来。
缺乏必须的沟通能力
沟通能力分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。口头表达,要求产品经理能够条理清晰的阐述产品意图和思路,能够给老大或开发讲清楚用户的需求和对应的功能点之间的关联。
书面表达则需要产品经理能将脑里的产品蓝图化为文档,原型,流程图等一一展示出来。
除此之外,作为项目组“CEO”,你还得随时关注项目成员们的工作状态和情绪,有什么不满的地方,必须及时与他沟通。一般跨度稍长或压力特别大的项目,随着时间推移大家都会滋生出各种负面情绪。这时候仍然需要你不断沟通来鼓舞士气。
如果对于看过上面的现身说法,你依然感觉“良好”,那还等什么,快向你的领导提出申请吧!
本文部分内容摘自《大话产品经理:真的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吗?》
更多精彩文章,请登录或者关注微信号:For_programmer (大话程序员)